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电话:13901116854
地址:上海—宁夏/中卫
电邮:shunlixu # foxmail.com

行业动态

谷歌气球 vs Facebook无人机:互联网巨头决战平流层
发布时间:2016-03-24 21:57:35| 浏览次数:

为了让偏远地区的人们也能享受到一流的互联网服务,互联网巨头们最近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可没少费脑筋。谷歌著名的Project Loon气球计划就是绝佳范例,这项计划早在2011年就开始实施了,谷歌计划通过将大量探空气球置于平流层,为地面无法接入互联网或接入成本过于高昂的 地区提供互联网访问。

无独有偶,本周早前,国外媒体报道称,Facebook当前正计划以60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从事太阳能无人机制造的Titan Aerospace。后者所造的无人驾驶飞机藉由太阳能供能,每次能够绕地球在空中飞行数年时间,并且载重最多也有250磅(约113kg)。 Facebook的这项收购也是在向类似谷歌Project Loon气球计划看齐,Facebook期望将互联网带到更多地面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发展中地区。

谷歌Project Loon气球与Facebook无人机究竟谁更牛?

当然,谷歌和Facebook都不是慈善企业,无论是热气球WiFi还是无人机网络,都是有明确目的的——为了开发“下一个10亿(next billion)”用户,这是扩充业务获得更广阔市场的前瞻性行动。

其实,如果我们把眼光往回看,类似的计划实际上早有先行者。早在上世纪90年代,至少有5个类似的大型计划被提出,其中包括有著名的 Iridium(铱星)和Globalstar(全球星),这两者都是为了提供移动手机广阔的信号覆盖范围——但它们也很快宣告了失败;另外还有由比尔盖 茨、Paul Allen以及沙特阿拉伯亲王Al-Waleed bin Talal共同投资的风险项目Teledesic,曾经引起许多人的兴趣,但该项目甚至都没能看到最终成型就宣告破产了。

这些前期计划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在于,其部署要求地面用户使用大块头的特制手持设备,才能接收到信号。在价格便宜、性能出众的智能手机越来越成为主流,人们在渴望便捷性、功能性的时候,早期计划的落空成为了一种必然。

谷歌Project Loon气球与Facebook无人机究竟谁更牛?

谷歌Project Loon气球与Facebook无人机究竟谁更牛?

来到21世纪,随着互联网和电子科技的进步,先前的许多技术问题早已不复存在,谷歌和Facebook的空中计划也正是基于先人的经验进行的进一步探索和尝试。那么谷歌和Facebook这两个目标相同的规划,分别通过气球和无人机实现,究竟谁更靠谱呢?

来自Skycatch公司的CEO Chris Sanz给出了自己的评价:“由于这种无人机低功耗的特点,它们在进行更远距离的飞行时具备了更好的可靠性。”但采用热气的大型气球在空中则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并且移动相对更为缓慢。

在持久性问题上谷歌的Project Loon气球计划也难有出色表现——先前曾效力于谷歌无人机计划的航空工程师Iain McClatchie说:“谷歌所用的探空气球非常薄,很容易出现问题。当然我们没法准确说出气球可能磨损的时间,但确实已经有很多气球掉到了海里。而无 人机却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让它降落,进行维修和软件的升级。”

不过无人机也存在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我所担心的问题之一是,如果这些无人机坠落到人口聚集的地方该怎么办。”Sanz如是说。一台载重350 磅,165英尺翼展(约50米)的无人机从高空坠落,确实能够造成较大的破坏性。但McClatchie则表示只要将这些无人机部署到正确的区域,这个问 题实际上并不大:“地球上71%的区域由水覆盖,即便是陆地约有98%的地方也罕有人至。”

谷歌Project Loon气球与Facebook无人机究竟谁更牛?

另外,谷歌气球的轻质特性令它享有一些天然的优势,这不仅表现在它质量轻的特色上。在待开发的地区提供免费的互联网访问当然听来是个很不错的公益事 业,但很多国家或地区政府是无法容忍成百上千的无人飞机出现在自家的领空的。“显然在中国就肯定不行。”McClatchie对这一点就相当清楚。即便是 美国这样开放的国家,以过去的历史来看,许多州对于能够侵犯隐私的空中飞行器都怀有很大的敌意,即便Facebook承诺不会进行除提供互联网访问之外的 其他动作。而Project Loon气球则显得更加无公害,在地球上空部署超过70000个似乎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更重要的一点在于“虽然每颗气球上搭载的电子设备也很贵”,但“气球的成本要远低于无人机”。虽然谷歌的计划也仍处在实验阶段,但在花费约数百数千 美元的探空气球面前,数百万成本的无人飞机是在是有些太过昂贵了,谷歌大概暂时还不会予以考虑。McClatchie就说:“无人机的费用,尤其是那些专 为超长途跋涉进行的优化设计,都足以让企业却步。”而且“无人机相对气球而言确实能更好地保持航向和位置,但在时速达到100英里的平流层风面前,这两者 都没有很好的抵御能力。”

以下是Theverge整理的 谷歌气球 vs Facebook无人机 参数简单对比:

谷歌气球 vs Facebook无人机:互联网巨头决战平流层

从上面的对比表格也不难看出,这两者在方方面面都各有自身的优劣。在存在诸多问题的情况下,下一个10亿用户对企业而言仍然具备了非凡的吸引力。不 过就类似计划部署的初级阶段,McClatchie仍然认为,谷歌和Facebook的这些计划至少在前期仍以贡献居多。“这种技术都能够为移动设备提供 更稳定的互联网访问,但为非洲和亚洲等农村地区提供这样的服务要收回成本是有难度的。”

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新规出台,为商用无人飞机在美国上空的飞行铺平了法律方面的道路,Facebook的无人机计划也就具备了更好的实施依据。 McClatchie:“现在平流层具备了更广阔的空间。这就是一股淘金热,大型互联网企业都认为这样的部署能够在未来的数十年内值回票价。”无论互联网 企业怎么想,这对全球用户以及这些企业而言都算是双赢的计划,值得我们鼓励。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上一篇:运输机机头转90度装宇宙飞船
 下一篇:飞艇在军事运用方面的缺点和潜力